澳门沙金(中国)在线平台安徽各地:不误农时 不负春光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一幅产业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写生图”正徐徐展开。
除草、施肥、种植......人勤机欢,热闹的田间地头拉开了春耕生产的序幕,耕耘希望的号角已然吹响。当前,各地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广大干部群众积极主动投入春耕备耕工作中,为全年丰产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
2月18日,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孟洼村,高级农艺师吴荣金(右二)正在为农户指导春季小麦田管技术要点。通讯员 董超 杜陈陈 摄
“天气预报说这两天有雨,俺趁机给地里撒点尿素。”2月14日,宿州市埇桥区顺河镇大寺刘村的麦田里,村民刘华山一边给小麦上返青肥,一边对记者说。
宿州市埇桥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瓜菜种植大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开春后,农户们忙着施肥、耕地、育苗、移栽、追肥,田野里到处人声鼎沸、机声隆隆。
“正月初一就开门了,每天都有人来购买化肥、地膜等农资,到现在已经销售化肥60多吨。”顺河镇农资店负责人张大军说。
“春节刚过,我们的春种春管工作就开始提速。目前,全区已种植西瓜20万亩,辣椒豆角等蔬菜10万余亩,小麦追施返青肥100多万亩。每天有3万多名劳动力投入春种春管工作,预计在2月底结束。”埇桥区农业农村局科教信息股工作人员介绍,该区300多名农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员也深入一线,为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
记者来到埇桥区大泽乡镇的皖顺家庭农场,正遇上农技人员与农场负责人一起查苗情、看长势,向种粮大户传授合理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预防倒春寒等知识,手把手指导农户解决面临的技术难题。
“这两天我们陆续走访了一些种粮大户和小农户的麦田,小麦马上进入返青期,前期有效降水少,加上这两天寒流来临,部分田块出现了轻微冻害。”大泽乡镇农业农村中心负责人盛超现场给出了两点建议:加强肥水管理,在灌溉的同时每亩地增施8公斤至10公斤尿素;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并在防治的同时增施叶面肥,促进小麦苗情转化。
“返青拔节是小麦生长的关键节点,田间管理尤为重要。连日来,我们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开展春管宣传与培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技术要点,确保增产技术落实落地,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全力以赴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埇桥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听了专家的现场指导,趁着天气晴好,抓紧田间管理,为小麦丰收打下基础。”种植大户岳彩亮说。岳彩亮承包1700亩土地种植小麦,得益于去年农技专家的悉心指导,科学实施麦田管理,实现了显著的增产增收。
2月18日,工作人员在肥西县花岗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蔬菜种植基地里采收蔬菜。通讯员 徐勇 摄
近日,记者走进濉溪县铁佛镇黄集村绿锦花卉种植场的温室大棚,看到半米高的单层铁架上,蓝苹果、黑法师、仙人掌、碧桃等多肉植物整齐排列。种植场负责人冯影带领村民在棚内的育苗区忙活。
“多肉植物种植窍门是通风、喜阳、少水,大棚温度、湿度适宜,现已种植300多个品种,有3万盆之多。”36岁的冯影告诉记者,今年,她的温室大棚销售收入约15万元。
冯影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期间她在自家门前二分地种植多肉,后在黄集村“两委”帮扶下,2019年入驻村里建设的一栋1200平方米温室大棚。
有了宽敞明亮的大棚,还需要一笔不菲的启动资金。在各项政策资金支持下,冯影度过了最初的创业困难期。为掌握种植技术,冯影参加濉溪县“小老板培育工程”培训。同时,濉溪县还组织她和其他种植户外出学习。
挑选品种、扦插、施肥、组盆......冯影通过辛勤努力,销售渐渐有了市场。如今,她的绿锦花卉种植场带动3名村民常年务工,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至少8000元的租金收入。
今年50岁的张秀丽,家住铁佛镇油榨村,冬闲时节选择到位于该镇张黄庄村的濉溪县农合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零工。
2022年返乡创业的合作社理事长王士龙告诉记者,他在张黄庄村流转130余亩土地,其中利用63亩建设了89栋温室大棚,进行瓜菜轮作种植。
“春种哈密瓜夏季收获,秋种头茬莴笋冬季收获,再种二茬莴笋次年春季收获。”王士龙说,“大棚经济”效益可观,季节性用工50余人。
铁佛镇将“大棚经济”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通过科学合理推进土地流转、邀请种植专家定期培训、组建强村公司直播带货,做到技术、信息、物资、营销等资源共享,加快反季节果蔬、花卉种植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50亩以上家庭农场、合作社497家,温室大棚种植面积2830亩,果蔬年产量2.2万余吨,带动1500名村民致富增收。”铁佛镇副镇长李广球说。
涡阳县龙山镇十里邹村,一块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田里,嫩绿的麦苗长势喜人。“土地更加松软肥沃,小麦分蘖均匀、根系发达、长势健壮,为高产打下了基础。”村干部邹云鹏说。
近年来,涡阳县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结合,建立完善的粪肥收集、处理和施用体系,积极推广粪肥无害化处理就近还田,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的“双提升”。
“过去,大量的畜禽粪便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利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如今,通过科学处理和转化,这些粪肥成了改良土壤、提升地力的‘宝贝’。”农技人员刘加廷告诉记者。
经过无害化处理和腐熟发酵的粪肥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就近还田后,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澳门沙金(中国)在线平台、增加土壤肥力。
十里邹村示范田使用的粪肥来自亳州市奕润农业技术发展服务公司。“把收集的羊粪、鸡粪、猪粪、牛粪、小麦玉米秸秆粉和微生物腐熟菌等原料,按科学比例进行掺混和发酵,待发酵好的粪肥达到有机肥指标后,再存放至陈化车间,一个月后才能使用、出售。”该公司负责人许冰告诉记者,他们年收集畜禽粪污、秸秆5万吨左右,生产有机肥、粪肥25500吨。作为涡阳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企业,该公司自2021年以来每年为当地农户提供堆肥还田服务,服务面积2.9万余亩。
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种植大户宋来宝,已经连续3年使用奕润农业生产的有机肥。他说:“以前种小麦底肥用六七十公斤,现在只用50公斤,产量却比过去高出10%以上,每亩算下来多挣50元至80元,效益可观。”
涡阳县是养殖大县,畜禽存栏量现超过81万头(只),年粪污产生量228万多吨。2024年以来,该县在22个镇(街道)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目前已实施完成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示范区面积约10.3万亩,其中固体堆肥9.27万亩、商品有机肥0.86万亩。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77%。
近日,记者来到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只见数十个温控大棚一字排开,棚内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种植户忙着整地、施肥、修枝、浇水、采摘、打包......
在种植户方传喜承包的大棚里,毛白菜、乌菜、七宝菜等长势旺盛,嫩绿的黄瓜藤蔓铆足劲儿往上攀爬。“年前种下500亩叶类菜,在产业园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采取多层覆盖的保温措施,让这些菜安全过冬、长势良好,还提前半个月上市,亩产量达到3000公斤。”方传喜说。
2016年,经朋友介绍,方传喜在产业园承包了300余亩土地,种植10多个品种蔬菜,收入可观。尝到甜头的他,逐渐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至2021年已达到1000余亩。由于春节蔬菜市场需求旺盛,他和妻子、父母、孩子已连续多年在园区过年。“今年春节后我又扩种各类蔬菜400多亩,预计3月下旬,鲜黄瓜、鲜莴笋等将上市,希望能卖出更好的价钱。”方传喜满怀希望地说。
在种植户甄庆国承包的蔬菜基地内,老甄正带着工人们整地搭架,预备在原先种植芹菜、上海青、菠菜等蔬菜的地块,栽种西红柿、茄子、豆角等。“估计再过两个月,就有新鲜瓜菜上市了。”甄庆国说,现在正是蔬菜换季种植的时期,对于那些产量低、已过了季节的蔬菜,要抓紧换种蔬菜品种,保障春夏季的蔬菜供应。
2023年4月,甄庆国在产业园承包了20多亩菜地,今年春节,老甄一家三口在园区吃年夜饭,“一家人在这里过年很舒心、很高兴,同时也方便种菜管理。”老甄说,希望今年蔬菜收成更好,收入继续攀升。
正在给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的安徽省农科院蔬菜育种团队科技特派员王明霞表示,将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提前采取有效防护和保温措施,最大限度缓解“倒春寒”等带来的损失。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抢收已成熟的蔬菜作物,并在升温后根据蔬菜茬口安排补种、改种等措施,确保蔬菜正常供应。同时,严防春季易发生的多种病虫害,加强大棚蔬果生长期管理,提高蔬菜植株抗灾、抗病能力。
人勤春来早。立春过后,气温逐渐回暖,颍淮大地春耕春管逐渐“热”了起来,农民们抢抓农时忙着施肥、打药、整地、育苗......田间地头一片忙碌。
“你看,你家的小麦叶片发黄、长势偏弱,这是底肥不足的原因,要趁雨追施提苗肥,促进早生快发。”在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乡冉庙村种粮大户董松的麦田里,阜阳市植保学会植保专家、科技特派员张煜在查看小麦苗情后,及时地提出技术指导意见。
“麻烦帮我看看俺的小麦,一片一片发黄、枯萎是啥情况?”种粮大户于松急切地招呼张煜。张煜来到于松的小麦田,弯腰拔出几棵小麦澳门沙金(中国)在线平台,仔细看了看说:“小麦根部发黑,根系腐烂,这是根腐病的症状,要抓紧用药防治,一旦错过防治时机,后期会出现枯白穗,成片干枯死亡,造成小麦减产。”
“这个方子好,既治了病,又防了虫,还能促进小麦快速生长,一个处方多个用途,今年俺这300多亩小麦的收成有保障了。”于松面露喜色。
张煜介绍,今年当地的小麦壮苗偏少,主要原因是小麦播种后雨水较少,低温干旱天气持续较长,造成小麦不同程度的冻害,尤其是部分播种较晚的小麦,呈现叶片发黄、叶尖干枯现象。当务之急是根据小麦苗情,实施分类管理,促弱转壮,使其健壮生长。
小麦返青拔节是田管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夏粮稳产增收,颍东区从农业农村、科技等部门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奔赴全区10个涉农乡镇117个村居的田间地头,通过开办“田间课堂”“菜单式”技术培训等方式,面对面向农户讲授小麦的施肥、除草澳门沙金(中国)在线平台、病虫害防治等农技知识,帮助农户解决小麦技术难题。
截至目前,颍东区102名科技特派员已开展科技培训120场次,现场指导3500余人次,服务农作物田间管理50多万亩。
Copyright © 2012-2023 澳门沙金(中国)在线平台 - IOS/androi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赣ICP备14004487号-1